进入2月,红木原材涨价声再次甚嚣尘上,今年是否成为疯狂炒作季

来源:红木一周视点 ·2018年02月01日 19:57

红木一周视点报道:最近几天,关于红木家具原材料的涨价声音再次甚嚣尘上。特别是新的红木《国标》出台以后,其中材质从五属八类33种降低到29种,更加为红木原材炒作提供了素材,从1月底开始,一些媒体纷纷放出话来,认为2018年红木原材会进入炒作季。

如今,红木企业的生存越发艰难。而随着2018年到来,一些新的形势出现,会让红木企业雪上加霜。首先是税改,营改增的启动,企业的营业税从3%调整到17%,表面上看企业的税收减少了,但是对于红木企业来说,压力反而更大。目前大多数红木企业都是报税制,有的地方是按照经营场所面积核税,有的地方是按照人头核。其次,2018年新的红木《国标》中,许多材料已经被列入濒危保护公约目录之中,这就使得国内的原材料更加稀缺,因而采购的成本和难度会更加增大。第三,2018年的交通运输成本也会大幅增加,据有关人士测算,增加幅度约在30%左右。第四,由于濒危公约的影响,原产地价格预期会出现不小的涨幅。总之,2018年红木原材总的趋势将延续2017年,继续上涨。

但是,炒作是为了利润,涨价是为了应付成本。可是谁又计算过红木家具生产企业的难处?工人工资要加,税要加,原材料成本要加,最终都会落到终端消费市场上去。这反应出另一个问题,就是炒作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实际上,由于终端消费市场的冷落,原材料涨价炒作已经难以为继,空间也越来越小。因为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在此情况下,将会大量选择成本低廉的其他材料来维持生产。也就是说,红木原材的市场成交量由于压力过大而下降。

高价位的红木材料,大幅度增加的生产成本,不景气的红木家具市场,都会迫使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做出新的选择。2017年春节过后,以东阳、中山等产区为主,大量开始使用非红木的小巴花、赞比亚血檀、沉贵宝、非洲酸枝等材料。2018年,还会有新的材料加入。这也是无奈之举,面对涨价,红木企业只能改变策略,严格控制成本。

2008~2017 环球家居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