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奥运火炬手的黑白人生

来源:现代家庭 ·2019年11月30日 20:32

杨柳

他的头顶上曾经闪耀着众多的光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愿者,2001年APEC会议、2003年“非典”时期、女足世界杯等大型国际会议和赛事期间的储备供血的“献血王”等。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义务献血15年,乐于奉献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士,最终却因“热心”助人求学,沦为身陷囹圄的诈骗犯。

从“献血王”到奥运火炬手

47岁的王向君曾经很是为自己身上流淌着的一种十分稀有的血液而自豪。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是在1996年的一次例行体检中,医生给自己验血后所流露出的惊喜笑容:“哇!小伙子,你是‘熊猫血啊,这种血型的人太少了。”

“熊猫血”?王向君一脸紧张,他可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血型:“医生,‘熊猫血是什么血?要不要住院治疗啊?”此时的他很是焦虑,以为自己患上了血液病,然而医生脸上的笑容又让他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体检医生看着王向君焦虑的神情,笑容变得更加灿烂:“小伙子,别紧张,你的血型是一种十分稀有与宝贵的血型。这种血型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所以我希望你能成为一名献血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

经过体检医生的一番“科普”后,王向君总算弄明白了自己身上流淌着的血液是怎么一种血。原来,所谓“熊猫血”只是一种俗称,医学上称这种血型为Rh阴性,拥有此类血型的人群不到千分之四,因为非常稀少,珍贵得犹如国宝大熊猫一般,所以被称为“熊猫血”。据上海市血液办公室统计,每年仅上海的医院为抢救病人所需用该血型的用血量就高达0.3吨,等待输血的病人多达2000多人。可是,血库能够提供的血液却远远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抢救之需。为此,不知有多少病人因没能及时输入“熊猫血”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难怪那位体检医生发现王向君的血型是“熊猫血”后,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惊喜的神情。

得知自己血型如此罕有,王向君内心同样很是得意。他当即表示愿意在中华血库登记注册,做一名“熊猫血”的献血志愿者,每年义务献血,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一片爱心。血气方刚的王向君对血库的工作人员说:“如果医院抢救病人需要我输血,我随叫随到。”

打那以后,王向君开始了长达15年的义务献血征程。献血,已经成为他人生之路上的一种“常态”。他常会挑一些纪念日去献血,比如自己生日以及一些重大的节庆。当上海的第一辆流动献血车出现在中山公园门口时,王向君就成了那里的常客。他从电视上看到新华医院患白血病的儿童亟需“熊猫血”的报道后,第二天就赶到医院去献血。按规定,每人每次献血是200毫升,但是,他总是要求献出400毫升的最高标准献血量。在2001年APEC会议、2003年“非典”时期、女足世界杯等大型国际会议和赛事期间,王向君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储备供血志愿者,24小时“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为突发情况撩起袖子无偿献血。2007年,王向君当选为上海地区奥运火炬手后说:“献血体现的是人文奥运的精神。我要通过奥运火炬的传递,将这份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加入义务献血队伍,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截止到2008年奥运会召开前夕,王向君的献血总量已经达到了8600毫升,成为著名的“献血王”。为此,他暗自决定:“5月22日上海地区火炬跑结束的当天就去献血,这样正好满9000毫升,这不仅是自己无偿献血征程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向全社会现身说法宣传无偿献血的最好展示。”

同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向君又参加了‘5·12关爱生命赴川志愿者队伍。在灾区,他看到那里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决心出资捐助其中的两个学生。因为家境并不富裕,他想到奥运藏品很受收藏市场青睐,经过反复思想斗争之后,他决定把自己珍藏的奥运火炬进行拍卖,将拍卖所得捐助给贫困儿童。在拍卖会上,王向君说,如今他寄予儿子最大的期望,是16年后他也能去报名参加奥运火炬手:“到那时,我儿子也24岁了,中国又有机会申办奥运会了。”

光环消失之后的窘境

从“献血王”到奥运火炬手,王向君很快就成了各大媒体聚焦的新闻人物。有一篇关于他的报道是这样写的:“王向君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我只是大海上的一叶舟,很渺小。他在日志中如此写道。可是,当人们了解到他坚持不懈献血的善举,无不被他打动。他一直都有奥运情缘。小时候,王向君学了6年游泳,他还练过武术,是学校运动会田径比赛的风云人物。可惜,后来没有坚持走专业体育的道路。尽管如此,体育情结在他心中深深扎根。现在,梦想延续到了下一代。8岁的儿子喜欢踢球,是幸运星足球俱乐部的小球员,教练申思认为他是一块好料。”

在各类媒体的追逐之下,王向君很快就成了光环四射的偶像人物。他不仅是家人、父母以及朋友心中的骄子,甚至连素不相识的人都对他充满了敬仰。与此同时,随着他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带来的知名度的提升,王向君的社交圈也在不断扩大,一些社会组织纷纷慕名向其投去橄榄枝。整天东奔西走,忙于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他的自我感觉也越来越好。

然而,随着奥运会的落幕和奥运火炬的熄灭,王向君这个名字,也开始逐渐从媒体上淡出。他的社会知名度和活跃性亦大不如前,发给他的各类活动邀请函也越来越少,甚至连亲朋好友的问候、祝贺与饭局的频率也不断下降。很多时候,他的手机铃声甚至会一连几天都没有声响。潮起潮落,似乎一夜之间,他从“献血王”、奥运火炬手又回归到了从前那个默默无闻的王向君。

“难道我这么快就被社会遗忘了?”这种日子,让早已习惯游走在社会“喧哗”之中的王向君度日如年,寝食难安。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不愿自己成为一个昙花一现的“风云人物”。为此,王向君下定决心,决计要再现昔日的辉煌,重新回到众人的视野之中。

为了让亲朋好友记住自己,为了让周围的人始终敬仰自己,王向君开始用金钱来包装自己,用请客“埋单”的方式来博取众人对他的所谓尊敬,从而重塑自己的高大上形象。为此,他不断地呼朋唤友,请他们进出宾馆、KTV等高档消费场所。在他看来,只要朋友们对自己的慷慨请客表示OK,哪怕是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自己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在众人的追捧中,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只是,殊不知,王向君除了顶着一个“公益人士”的身份外,实际上一直是个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无业青年,全家的经济开支全靠在幼儿园工作的妻子,经济状况并不宽裕。王向君如此这般不顾家庭和孩子,整天在外邀约一帮朋友吃喝玩乐,还要打肿脸充胖子,慷慨请客,让妻子怨声载道。想当初,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王向君担任奥运火炬手的那些日子里,为支持他的公益活动,她每天都会派一名小朋友,去翻一页树立在校园里的奥运倒计时牌。她还要求小朋友每天带一张同奥运相关的剪报来幼儿园,贴在教室里的剪报墙上。可如今,面对自己苦口婆心的规劝,王向君非但不收敛,反而经常破口大骂,这让妻子痛心不已。随着家庭矛盾日益加剧,夫妻俩最终分手离婚。

家庭破裂后,孤身一人的王向君愈发花天酒地不亦乐乎。但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他,面对入不敷出的生活窘境,不得不为如何快速“来钱”而冥思苦想。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想到了一条“捷径”……

2014年6月的一天上午,赋闲在家的王向君在自家小区闲逛时,小区大门外开杂货店的王老伯见到他,热情地迎上前去:“火炬手你好,大家都说你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人,我有个事想请你帮帮忙好吗?”随着王向君有了奥运火炬手的名头后,小区里的人见到他,都直呼其为“火炬手”。

“只要我帮得上的忙一定帮。”王向君停下脚步,笑着答道。

“今年我家孙子就要读幼儿园了,但他是外地户口,不能进上海的幼儿园,听说你老婆是幼儿园老师,能否想办法开个后门,帮我孙子弄进家附近的幼儿园啊?”

听王老伯这么一说,王向君心中愣了一下:自己前几年确实通过妻子的关系,帮一个朋友的孩子解决过进幼儿园的事,但现在已经离婚了,怎么可能再去找她帮忙呢?

“你放心,辛苦费是不会少你的,我只有这一个宝贝孙子,总想进一个好点的幼儿园啊!”也许是看出了王向君脸上的一丝犹豫,王老伯言辞恳切地说道。

王向君本想回绝王老伯,听他这么一说,便转而说道:“大家是邻居,这件事我替你去搞定,我先托人去打听一下。”

两天以后,王老伯如约来到王向君的家,刚一见面,就递给他5000元:“这点辛苦费你拿着,你托朋友帮忙办事,也是需要花费的。”王向君十分爽快地接过钱后说道:“已经帮你和幼儿园园长打过招呼了,过几天你孙子就可以接到录取通知书啦!”

几天后,王老伯果然从王向君那里拿到了一张盖有区教育局与某幼儿园教导处公章的录取通知书。望着眼前这张梦寐以求的通知书,王老伯万分欣喜,对王向君感激不尽。而王向君则从王老伯感激与佩服的目光中,不仅重新找回了当年那种火炬手、“献血王”时明星般的荣耀和成就感,更是看到了一条发财之路。手上有了钱的王向君马上就神气起来,当天晚上便邀约一帮朋友在饭店“聚一聚”。

真相败露玩失踪

难道王向君真的能够有本事搞定区教育局、幼儿园的领导?其实,这只是他设下的一个骗局。那天,当他听到王老伯会给他辛苦费后,他立即想到,自己顶着“献血王”、奥运火炬手等名人光环,何不利用这些去寻找 “来钱”的良机。

于是,王向君马上在电脑上打印了一张“录取通知书”,又从网上复制了区教育局与幼儿园教导处公章的图案,再花几百元钱请路边摊贩私刻成公章,然后盖在自制的“录取通知书”上,一张依葫芦画瓢的“录取通知书”就顺利地送到了王老伯的手中。

而王老伯拿到这张“录取通知书”后,不仅自己喜滋滋的,还在左邻右舍之间替王向君做起广告。打这以后,王向君能够帮忙解决入学的事,便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开来。而他自己也经常在朋友圈和饭局上吹嘘自己认识教育局的局长、学校的校长是自己的朋友等等,小孩读书的事只要花点钱打点,就笃定可以帮忙搞定。

一时间,请他帮忙的人纷至沓来。他来者不拒,并根据幼儿园和小学名气的大小,收取2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好处费”。拿到钱后不久,王向君就会告诉那些请托者,事情已经搞定,并给他们一张写有孩子姓名和盖有区教育局、学校公章的“录取通知书”,9月1日开学那天,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学校报到即可。

然而,王向君玩的只是一种掩耳盗铃的骗局,随着学校开学日期的临近,那一张张“录取通知书”的真相也开始浮出水面。

陈先生通过朋友从王向君处拿到了一张粉红色的“录取通知书”,上面有其儿子的名字,并盖有学校教导处公章和区教育局公章。8月30日,陈先生发现邻居家的孩子都相继返校、领书,自家儿子却毫无动静。于是,他赶紧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其朋友立即再联系王向君。随后,王向君直接打电话给陈先生说,他儿子因为是“开后门”入学的,所以没有返校这个流程,并且在电话中与陈先生约定,9月1日早上7点45分在学校门口碰头,由他亲自带陈先生儿子进去。

9月1日上午,陈先生带着儿子兴高采烈地前往学校。但是,在校门口左等右等,却始终没有见到王向君的人影,陈先生急得赶紧打手机给他,话筒里不断传出的是“对不起,你拨打的手机已经关机”。这下陈先生慌了,而身边的儿子,看着别的小朋友个个活蹦乱跳地背着新书包走进学校,而自己却被挡在校门口,不由大哭起来。陈先生气急之下,不管三七二十一,抱着儿子就“冲”到校长室,拿着那张王向君给他的“录取通知书”向学校“讨说法”。

校领导接过陈先生的“录取通知书”一看,感觉这张通知书十分可疑,立即打电话向教育局汇报,并且报了警。

几乎在同一时刻,好几个派出所也陆续接到群众报案,称他们的子女因持假的录取通知书被学校“拒之门外”。开学第一天,同一时间、同一案情的系列报案,引起警方高度重视。

最终,侦查员把各类线索汇总后,通过对银行汇款的核对、被骗家长人际关系网的排摸后,锁定了王向君。可此时的王向君早已不知去向。侦查员循迹追踪,最后将他抓捕。

据王向君交代,短短两个月里,他就利用一些家长急于替孩子择校的心态,骗取了18名学生家长共计99280元的钱款。随着开学日期的到来,王向君自知骗局即将败露,只得在当天清晨关闭手机,一早“跑路”,玩起了失踪。

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向君有期徒刑3年9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王向君落网后,针对那些被骗的学生家长,有关教育部门指出,外地来沪随迁子女入学,切勿轻易听信“门路”,花钱托人。应该关注上海市教委和各个区教育局的网站,要了解新生入学的有关规定,招生政策每年都有变化,家长要及时关注。而翻开王向君的人生履历,令人吃惊的是,早在18岁的那年,他就先后两次因盗窃价值3000元的国家物资,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1994年又因伙同他人进入食品店内撬窃作案,被判处拘役4个月。人的一生潮起潮落本属常事,王向君从一个具有犯罪前科的刑释人员,到受人尊敬的“献血王”、奥运火炬手,又再度沦为阶下囚,回望其黑白两段的人生之路,教训可谓深刻。对其而言,在往日的精彩与挫折中,如何学会在光环下坚守平凡,在喧哗中保持平淡,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是何等的重要。在王向君最为风光的那一刻,他曾经期望儿子 16年后也像自己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奥运火炬手。可是,如今身陷囹圄的他,又有怎样的脸面去帮助儿子实现火炬手之梦?

(文中涉案人员系化名)

2008~2017 环球家居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