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瘫作家的苦难岁月母亲与他如影相伴

来源:现代家庭 ·2019年09月23日 06:59

江峰

2016年10月的一天,辽宁省抚顺市郊区的一户普通农家里,73岁的王瑞莲像往常一样,将一本书绑在音箱上,然后轻轻地端到躺在床上的儿子袁存泉身旁:“你看看,这个角度合不合适?”王瑞莲一边调整着音箱,一边用爱怜的眼神注视着儿子。几番调整,袁存泉最终满意地点了点头,王瑞莲也如释重负地笑了。

20年来,王瑞莲日复一日地守护着高位截瘫的儿子,她像照顾婴儿一般小心翼翼,正如袁存泉书中所言:“对于我来说,母亲如同我的影子,我的身躯移动到哪里,她就跟随到哪里。”王瑞莲的不放弃,最终造就了袁存泉的不寻常,他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残疾人作家……

贫寒农家

难言罹难接二连三

1996年秋季的一天,辽宁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黑瞎子沟村像往常一样平静,53岁的王瑞莲正在地里忙碌之时,一位邻居惊惶失措地找到她说道:“不好了,你儿子袁存泉被牛踏坏了,现在正在医院里治疗!”王瑞莲抛下手里的镰刀,连鞋子都没有来得及穿,便向医院跑。

年仅21岁的袁存泉在当天早上帮朋友上山拉柴火时,拖车的犍牛突然受惊了,并发疯似地拉着满车柴横冲直撞,袁存泉的朋友被吓傻了,整个人直直地立在路边,袁存泉飞快将他推到一边,自己却被犍牛冲倒在地,牛蹄子还在他的后颈上重重地踏了一脚!

当王瑞莲赶到医院时,发现躺在床上的儿子已经人事不知了。医生告诉王瑞莲:“袁存泉的颈椎神经已经断裂,全身已经失去了知觉,目前的医学技术根本无法治愈,袁存泉的后半生将会在高位截瘫的状况下度过……”

王瑞莲“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存泉啊,你还这么年轻,今后可怎么办呐!”丈夫的一句话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说不定大医院有好的治疗方法,儿子一向那么结实,怎么可能说瘫就瘫了呢?”此后,这对夫妻多次举债,带着儿子奔走于省城的各大医院,可结果都是失望。

1997年年末,王瑞莲丈夫带着儿子又去了一趟北京,只留下王瑞莲一人在家里照顾农田。那段时间,王瑞莲每日都彻夜难眠,心急如焚地等待着父子俩的消息,大约半个月之后,父子俩终于从北京回来了。丈夫告诉王瑞莲:“北京的专家说了,像儿子这种情况,神经得一寸一寸地长,长得会非常慢。”说完之后,他悄悄地背过脸去抹了一把眼泪。从丈夫失落的背影里,王瑞莲顿时意识到:儿子的病基本上治不好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约一年之后,丈夫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尤其是胃部疼痛得厉害。王瑞莲的心里清楚:突如其来的打击太过沉重,加上经济上的压力,他的身体吃不消了!为了让丈夫看开些,王瑞莲让他返回了山东老家,在一户亲戚家静养。

没想到,1999年11月,本盼着老伴回家的王瑞莲,却得到了老公已经辞世的消息。原来,丈夫为了不给王瑞莲太多的压力,悄悄在山东老家做了手术,最终没有走下手术台。在整理丈夫遗物的时候,王瑞莲发现了一封遗书:“我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这个破碎的家就交给你了……”读罢遗书,王瑞莲再次泪如雨下。

丈夫去世,儿子袁存泉又高位截瘫在床,王瑞莲的境况让许多好心的村民担忧:“家里连一个顶梁柱都没有,她家的日子可怎么过呀!”倔强的王瑞莲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她主动央求年轻的儿媳改嫁。儿子和儿媳新婚才两年,王瑞莲对儿媳说:“你这样年轻,我看着实在是难过,袁存泉反正是好不了,你还是另找一个过日子吧!”

就这样,王瑞莲主动操持儿子儿媳的离婚手续,在询问袁存泉的意见时,虽然他并不愿意离婚,可是为了妻子的未来,他知道母亲是对的。送走儿媳的那天早上,作为婆婆的王瑞莲主动送她到村口的大樟树下,王瑞莲的目光里流溢着说不出的沧桑。

此后,王瑞莲干起了从前多个男人干的活计,她忙活着家里的六亩农田,精心维护着门口的半亩菜园,还喂养着两头一千多斤的犍牛。除了这些繁重的体力劳作,她还要像照顾婴儿一样地照看着儿子袁存泉。

高位截瘫之后,袁存泉除了嘴巴可以正常说话之外,颈椎以下基本失去了知觉,仅仅右手的两根指头可以动弹几下。有一次,王瑞莲在屋外做饭,床上的袁存泉想要喝水,看到母亲忙碌地拉着风箱,他尝试着挪动着身体,想将近在咫尺的水杯送到嘴边,可是这个简单的动作对他来说太难了,一个不小心,水杯被他碰倒,满杯的水全部洒到了床上。

听到动静,王瑞莲连忙从屋外跑进来,为袁存泉换上干净的被子与床单,正在忙碌之时,她却忘记了锅里的炒菜,一股浓烈的焦烟从厨房里传了过来……

最艰难的时候,王瑞莲也想到过死,无数个冰冷的夜里,她坐在冷嗖嗖的土坑上,看着地上除草的农药,真想喝下去。可是转念之后,她还是默默地鼓励着自己:“你想死吗?这样你倒是轻松与解脱了,可是那就成了逃兵,甩下不能动弹的儿子,你还算个是人吗?……”

不屈不挠

艰辛里重整人生风帆

2002年开始,袁存泉的情况有了些许改善,他的右手有三根手指可以自由转动,左臂也不像从前那样僵直了。为了进一步巩固效果,王瑞莲费了不少脑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小道具。最常用的道具就是“报纸球”:将十几张报纸团成坚实的球体,然后在外面裹上一层布料,最后用胶布捆绑结实。

袁存泉每天早上起床时,都会玩十分钟的“报纸球”,时间长了,他胳膊与手腕的力量大大地增强。对于袁存泉来说,真正的皮球是不行的,一则是太硬,二则弹性太大,一触碰跑得太远,他根本无法控制,而“报纸球”很轻,从手上掉落之后不会到处滚动,对袁存泉再合适不过了。

除了“报纸球”,王瑞莲还发明了“活动床板”,她将家里的一扇废弃库门进行了改造,加装了数片合页后,牢牢地固定在袁存泉的床铺下面,当袁存泉有起来活动的需要时,王瑞莲就用一支擀面杖支起“活动床板”,这样一来,袁存泉就能在物理的支撑力下,在床上“坐起”,活动范围也大了起来。

不过,从一个四肢健全的青年,到一个连吃饭都需要人喂的“废人”,现实的落差无疑让袁存泉感到绝望,偶尔“想不开”时,他也会发很大的脾气。如何把儿子从痛苦的煎熬中解救出来,一直是王瑞莲最大的心事。王瑞莲注意到,儿子出事之前喜欢看书写字,这些年枯卧在床上,这个爱好已经荒废了。于是,王瑞莲找来一些纸和小本子放到儿子床头,对他说道:“你心里面想的啥,只管在上面写出来,这样的话,兴许心里能痛快一些!”

王瑞莲的这一招果然奏效,袁存泉用嘴叨着一支铅笔,费力地在纸上写着一些什么,一开始,写出来的字体很不像字。王瑞莲完全不知道他写的是哪些内容。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袁存泉的书写一天比一天流利了。

让王瑞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最初她只是想要舒缓儿子的压力,可是没过多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袁存泉,竟然写出了一些“小名堂”。2005年春,袁存泉一篇名叫《断桥》的小文章,在当地的报纸上顺利发表,不久后收到了3元钱的稿费,虽然只有3元钱,袁存泉却一连高兴了好几天。从那之后,袁存泉愈加有激情地创作起来,各种小文章也不断见诸报端。

有了成就感的袁存泉越加勤奋起来,写出来的文字也越来越多。一次,为了帮助儿子投寄稿件,王瑞莲翻着山间的小路去十几里外的邮局。当时值寒冬,山路结冰十分湿滑,路过一个转弯处时,王瑞莲一下滑下了山坡,她吓得脑袋一片空白。幸运的是,一棵崖底的枯树挡住了她,她这才捡回了一条性命。

当鼻青脸肿的王瑞莲回到家,袁存泉当场就哭了。此后,他不再让年迈的妈妈去送稿,而是委托几个乡亲去投寄。不过有一次,他连夜写好的几份稿子,竟被几个粗心的乡亲全部弄丢了。得知稿子再也找不回来的那天晚上,躺在被窝里的袁存泉心里一片死灰,他突然间自哀自怜:“怎么我做点儿事情就这么难呢?”

大约过了一个月后,经过仔细思索的袁存泉突然对王瑞莲说:“妈妈,你给我买台电脑行吗?”王瑞莲并不清楚什么是电脑,便问儿子说:“电脑是个啥东西?”袁存泉告诉她说:“电脑就是可以在里面写些东西,然后直接通过它,发送给杂志社就行了,不用邮寄稿件了。”

听了袁存泉的要求后,王瑞莲打听了一下电脑的价格,结果一部电脑的价格贵得让她咂舌。一些村民听说之后,纷纷劝王瑞莲道:“正常人都弄不明白的电脑,袁存泉只有嘴巴能动,这个价格顶得上两头小牛犊,干脆算了吧!”可是王瑞莲却有自己的主意:“我这个儿子本来就太委屈了,他天天躺在那床上,什么高兴事也没有,如今只要能让他开心,我再苦再难也要支持他!”

2009年秋,家里的一头牛产下一只小崽,王瑞莲将牛崽卖了1800元钱后,又找一位亲戚借了1200元钱,终于将购置电脑的钱凑齐了。有了电脑,拉上了宽带,袁存泉凭借着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硬是一点点地学会了电脑写作!之后,袁存泉发表的作品更加多了。文字和所获得的微薄收入,都让袁存泉觉得自己还活着,而且很有价值地活着……

如影随行

母爱让人生春暖花开

2010年6月,袁存泉开始酝酿着长篇小说的创作,袁存泉如饥似渴地汲取各种知识。可是看书对于普通人轻而易举,对他却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为了让儿子看书时节省体力,王瑞莲首先将书安置在一台旧音箱上,用皮筋牢固地绑在上面,然后她用“活动床板”将儿子支撑起来,调整到他合适的坐姿。要翻页时,袁存泉会捅响身边的一个电子铃铛,在屋外干活的王瑞莲就会走进屋来,帮他翻到下一页,并用皮筋再次固定在音箱上。

这样看书,对于羸弱的袁存泉无疑很艰难,坐不了多长时间,他就感到疲惫不堪。一次,他见王瑞莲在外面忙着切割牛草,便准备自己去翻动书页,可是刚一动身体,整个人便从炕上栽倒在地,头冲下的他摔得鼻血都流出来了。

这样看书的速度虽然慢,但是袁存泉能细嚼慢咽,一点点地把书上的知识吃进肚子里,这反而使他博闻强记、触类旁通。

2011年年初,由于长期卧床写作,袁存泉患上了严重的褥疮。为了治疗儿子的褥疮,王瑞莲咨询了许多乡亲,最后采用五种当地中药,为他调配出一种独特药方。

那一段时间,袁存泉的创作十分紧张,王瑞莲只好利用他休息时,为他熬制这种土方药水,这五种中药熬起来味道十分刺鼻,刚开始的几天,王瑞莲每天熬药时都会一阵阵地恶心,但为了掌握好火候,她只能守在旁边不停地搅拌。

袁存泉敷用这种药水也很不舒服,湿透的药布敷上去后,像无数根钢针扎进皮肤一样。每一次的涂抹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看到儿子疼得龇牙咧嘴,汗水将头发都濡湿了,王瑞莲的心里也像被什么揪扯一般。

后来,王瑞莲想了个办法,往袁存泉的身上抹药时,在其他的身体部位进行按摩,譬如在后背涂抹时,就在腿部进行按摩,这样可以转移袁存泉的剧痛感。按摩的手法,王瑞莲通过借来的按摩书进行摸索与研究。涂药与按摩一齐进行,每次都让王瑞莲筋疲力尽。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袁存泉的褥疮终于一点点地好转……

王瑞莲母子最艰难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也给予了他们许多的帮助,冬天村里的自来水偶尔停水,总有乡亲帮着在河里挑上一缸;有时家里没柴了,不知谁在院子里放了一车。一次次的感动,也让袁存泉的心里留下了感恩的种子,更激励着他在写作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冰凌花开》完成了,他在前言中这样写道:“只有懦夫痛苦始终放在心上,时刻咀嚼它,流下懦弱的眼泪。甚至,有的人还用痛苦装饰自己。真正的勇士,痛苦只能占据他的肉体,不可以占据他的心灵,他会把肉体的痛苦转变为推动心灵向前的动力。”袁存泉还自喻为“冰凌花”:“冰凌花,独生东北,冰天雪地,四野茫茫时,冰凌花却在冻土中萌发,迎风雪绽放,虽然花期极短,从盛开到凋零也就两天左右,这顽强的小生命呀,柔弱中有傲骨在挣扎……”

2013年4月,台安县的女青年田春艳被袁存泉的事迹感动,与他多次交流之后,爱好文学的田春艳成为他网站上的版主。此后,两人从文学创作到个人感情无所不谈,爱情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降临了。之后,两人水到渠成地领取了结婚证书。结婚那天,看到儿子的人生有了更大的依靠,王瑞莲无比欣慰地笑了!

2015年,由于长期写作的缘故,袁存泉每天都要用厚厚的窗帘挡住阳光,这样才能看清屏幕上的文字。因为长期见不到阳光,窗台上曾经繁花如铃的几盆蟹爪兰,每年只是冒了几个花芽,便早早地枯萎了,由此也可以看出,袁存泉身体所承受的严重考验。不过,艰苦的写作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发表了《冰凌花开》《让生命歌唱》《心之飞鸿》等多部长篇作品,拥有了一大批粉丝的同时,也成为国内赫赫有名的“高瘫作家”。

2016年年初,经过多年苦难磨砺,袁存泉母子苦尽甘来,袁存泉获得了当地提供的一个公益型岗位,每月近千元的收入让他的生活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生命走过了冰天雪地,过去那段晦暗的岁月,母亲一直鼓励与支撑着袁存泉,让他用写作改变了自我的命运。袁存泉说:“如今我能够在精神的苍穹下,以最美的姿势翱翔,一切都仰仗于母亲的力量,母亲给予我的爱如影随形,我去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2008~2017 环球家居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