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杆、灾难和玫瑰

来源:小资CHIC!ELEGANCE ·2018年10月31日 05:06

张宁

斯维特拉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白俄罗斯记者、散文作家,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著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锌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作品。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与勇气的纪念。”

这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予白俄罗斯女记者和散文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不得不说,这个颁奖词是厚重甚至是悲壮的,纪念时代的苦难,实在是过于庞大的命题,除了无比的勇气之外,更需要作者与时代宿命般的连接和碰撞。对于阿列克谢耶维奇来说,这也许就是天注定。她以记者的身份,经历过多次历史上惨烈的事件,也亲笔记录下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从俄国革命、二战集中营、苏联阿富汗战争,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再到苏联解体,在她的笔端,总是出现一些常人无法了解的陌生场景,无法体会的生死悲情。有人曾说她替男性完成了这项工作,所有的前线老兵都感谢她。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中,她的笔端就是讲述者的眼睛和嘴巴,让数以百计千记的人物就这样赤裸裸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遭遇和感情,没有遮掩,毫无修饰。在直面战争和灾难带来的恐惧之时,阿列克谢耶维奇却始终保持清醒,保持作为人的良知,在枪杆和灾难中,就像一朵清冽而纯洁的玫瑰一般盛开,给予苦难中的时代,一丝芬芳和纯净。

几千年来,对于人们所处的时代,艺术家和作家们一直在用各种方式来见证和记录,和虚拟写作相比,阿列克谢耶维奇显然更喜欢这种类似于纪实的方式,“我当然不只是记录事件的干燥历史,我记录的是人类感受的历史。人们在事件之中的想法、对事件的理解与记忆;他们相信的或怀疑的;他们所体会到的希望、错觉和恐惧。这样群体性的真实细节,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想象和发明的。我们很快就会忘记二十或五十年前我们是什么样子的了。有时候我们为我们的过去而感到羞愧,并且拒绝相信现实中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虽然纪录也是记录者的意愿和激情的产物,但我的作品由上千人的声音、命运、生活与存在的碎片所组成;每本书都花费三到四年之久,我的“编年史”容纳了几代人。”她用了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态度:艺术可能撒谎,但是纪录永远不会。

在《锌皮娃娃兵》的前言中,阿列克谢耶维奇这样自述:

“我对自己说,我再也不愿意写战争了。

完成《战争中没有女性》一书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正视由于普通磕碰从鼻子里往外流血的孩子。在别墅区,看到捕鱼人欢天喜地地从深水中把鱼甩到岸边沙滩上时,我扭头就跑开,鱼那双静止不动的凸泡眼睛让我作呕。

我不止一次想到,鸟类、鱼类,如同所有生物一样,也有形成自己历史的权利。将来总有一天,有人会把它们的历史写出来。

然而,突然的事发生了!如果这事可以称为“突然”的话。战争已经进行到第七个年头了。

我在卡夫卡的作品中读到这么一句话:‘人在自我中永远地丧失了。

可是,我再也不愿意写战争了。”

阿列克谢耶维奇部分作品精彩书摘

“对于打仗的人来说,死亡已没有什么秘密了,只要随随便便扣一下扳机就能杀人。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谁第一个开枪,谁就能活下来,战争法则就是如此。”

——《锌皮娃娃兵》

“没多久,整座城市就被军车淹没,所有道路封闭,电车火车停驶,军人用白色粉末清洗街道。我很担心第二天怎么出城买新鲜牛奶。没人提到辐射的事,只有军人戴着口罩。城里人依旧到店里买面包,提着袋口敞开的面包在街上走,还有人吃放在盘子上的纸杯蛋糕。”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清楚记得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恐惧感,快速爬遍了全身。爬遍了所有话语,爬遍了所有念头。我们从家里冲出来,在街道上乱跑……我似乎觉得,整个城市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一片废墟。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有人说:应该往墓地跑,因为他们不会轰炸坟场。为什么还要再轰炸死人呢?在我们地区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犹太人墓地,长满了古老的大树。于是,所有人都奔向了那里,在那儿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搂抱着石头,隐藏在石板后面。”

——《我还是想你,妈妈》

“我记得我在夜里坐在掩体中,彻夜不眠,外面炮声隆隆,是我们的炮兵在射击……胜利在望,没人愿意死……我曾经宣过誓,军人的誓言,如果需要,我将会献出自己的生命,可是现在真的不想去死了。从战场上,就算你能活着回来,灵魂也是受伤的。现在我常常在想:伤了胳膊或伤了腿脚都没关系,哪怕整个身子都受了伤也无所谓。但伤了心灵,那就伤害大了。我们离家从军时,还十分年轻幼稚,都是些小毛丫头。我是在战火中长大成人的。妈妈在家里给我量过身高……我在战争中长高了十公分……”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侧栏:书封

中国作家莫言荣膺诺奖以后第一部系统解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其作品的文学评论与文化观察类著作:

《文学的圣殿:诺贝尔文学奖解读》

著者:[瑞典]万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36元

2008~2017 环球家居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