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哲
2015年为首个中英文化年,在此之际,英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迈克尔·克雷格-马丁给我们带来了他极富视觉享受的“此时”系列作品。高饱和度的色彩,极简的线条造型,马丁把生活中的寻常事物用超高艺术手法表达出来,用视觉描绘物品,给予欣赏者无尽的想象空间,颇具记录当下的意义。
线条构成真相 色彩凸显欲望
高跟鞋、拉杆箱、iPhone、耳机、易拉罐……这些生活中的寻常事物常常被我们使用,但又常常被遗忘。
面对这些我们身处时代的产物,马丁思考着。他要回归艺术创作的本质——只在一幅画中画一个物品。于此,“展现最当代的生活”成为了马丁创作的理念。
自2012年起,历时两年多,马丁创作出了50余幅以《无题》命名的“此时”主题作品。他以铝板为材质,丙烯为颜料,用线条勾勒出了众多平凡事物。紫色、红色、荧光绿色,这些色彩在马丁脑海中重新被排列组合,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浓烈,但又让人感到愉悦安宁的绘画。
他故意打破实物尺寸,可能一个易拉罐的画布比拉杆箱的还要大,由此则消解了物品本身的功能和意义;他故意打乱传统色彩,把红色的灭火器画成绿色,或者给高跟鞋绘上蓝色,呈现出滑稽意味。
其实,形成如今时尚而又极简的创作风格,马丁也走过一段叛逆期。年轻时的马丁非常焦虑,喜欢艺术家剧作中的不安和痛苦。结果他花了很多时间去悲观,但性格决定了他天生乐观。他说,“作品本身反应了作者的性格,我希望可以选择性格,但我们没有选择权。”
天生乐观、天生宿命,他还是个天生的怀疑论者。14岁时学绘画,不论画什么都使用线条而不用阴影,这让他的老师非常抓狂。如今,反倒因他对线条的迷恋,成就了一代艺术宗师。他曾两度任教伦敦金匠学院(Goldsmith),对达明安·赫斯特、加里·休姆、莎拉·卢卡斯等“青年英国艺术家”(YBA)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YBA教父”。
画可乐罐并非马丁专属,美国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也曾有类似作品,不过沃霍尔关注的是商标,而马丁则是物品本身。就像波普艺术家关注图像,而马丁画物品一样。也许你看到红色的易拉罐会条件反射想到可口可乐,不过马丁会说,“我可没画商标哦!”
欣赏马丁的作品,不可只看其表面。此次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均是由马丁亲自布置的。画幅大小如何错落,颜色与颜色之间的协调,都有所讲究。在每幅作品的反面均配有文字介绍,马丁希望大家可以先了解文字背景然后再欣赏画作。
简洁的线条,明亮柔和的色彩,马丁说:“如果线条构成物品的‘真相,那么色彩则赋予物品以感官,凸显我们对它们的感觉——我们的情绪、欲望和幻想。”透过属于当代,也将在当代逐渐消失的物品,马丁通过“此时”展览,呈现了一幅属于当代的生活画卷。
(图片由Caroline True拍摄于伦敦)
迈克尔·克雷格-马丁:
1941年出生与都柏林,后移居美国,60年代中期回到欧洲,成为英国观念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代表作《一棵橡树》,其作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蓬皮社艺术中心展出。2001年,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2006年当选皇家艺术学院院士。
无题(iphone),2014,铝板丙烯,200 x 200 cm(无框)?Michael Craig-Martin
无题(高跟鞋),2014,铝板丙烯, 122 x 122 cm(无框)?Michael Craig-Martin
无题(可乐罐),2014,铝板丙烯,122 x 122 cm(无框)?Michael Craig-Martin
无题(中号耳机),2014,铝板丙烯,122 x 122 cm (无框)?Michael Craig-Martin
此时——迈克尔·克雷格-马丁贰零壹伍中国巡展
时间:2015年2月3日-3月31日
地点: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时间:2015年4月30日-6月30日
地点:湖北美术馆